知識社群登入
就算最後一幕,也要完美演出
1樓

就算最後一幕,也要完美演出

 

    只要能夠堅持到底,那麼不論最後結果會是如何,至少我們能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過去曾經付出的努力。


許多人做事常有「虎頭蛇尾」的毛病,往往一開始非常有衝勁、非常拚命,但過一下子就漸漸感到疲乏,到最後根本就只是虛應故事、敷衍了事,一開始的雄心壯志也都成空。

起跑點的輸贏並不那麼重要,輸在起跑點也沒甚麼好氣餒的。事實上,在終點線之前的最後旅程才是一個人成功與否的關鍵。

被譽為「音樂之父」的著名音樂家海頓,曾經擔任過俄國彼得耶夫公爵家的私人樂隊隊長。

有一天,公爵突然決定要解散這支樂隊,這也意味著包括海頓在內的所有樂隊隊員全部都將失業。樂手們聽到這個消息後,一時全都心慌意亂,不知道如何是好,而且他們知道,公爵決定了的事情是很難再更改的,無論怎樣懇求他,他都不會改變主意。

海頓看著這些與自己同甘共苦多年的親密戰友,心中也挺不是滋味。他想來想去突然靈機一動:「我何不就為最後一次的演出寫一首曲子呢?正好為這一切畫上一個完美的句點。」

於是,他立即譜寫了一首「告別交響曲」,表明要為公爵做最後一場獨特的告別演出,公爵也同意了。

這天晚上,因為是最後一次為公爵演奏,樂手們萬念俱灰,根本打不起精神,但基於過去與公爵相處的情分上,大家還是盡心盡力地演奏。

這首樂曲的旋律一開始極其歡悅優美,把樂手與公爵之間的美好情誼表達得淋漓盡致,公爵也深受感動。漸漸地,樂曲由明快轉為委婉,又漸漸轉為低沉,最後,悲傷的曲調在大廳裡瀰漫開來。

這時,只見一位樂手停了下來,吹滅了樂譜上的蠟燭,向公爵深深鞠了一躬後悄悄離開,過了一會兒,又有一名樂手以同樣的方式離開了。

就這樣,樂手們一個接一個地離去,到最後,空蕩蕩的大廳裡只留下海頓一個人。

只見海頓深深地向公爵鞠了躬,吹熄指揮架上的蠟燭,空蕩蕩的大廳立即暗了下來。正當海頓也向其他樂手一樣要獨自默默離開時,公爵的情緒已經達到了頂點。他再也忍不住,大聲叫了起來:「海頓,這是怎麼一回事?」

海頓真誠地回答說:「公爵大人,這是我們全體向您做最後的告別呀!」

這時公爵突然醒悟過來,流下了眼淚:「啊!不!請讓我再考慮一下。」

就這樣,海頓利用這首《告別交響曲》的奇特氣氛,成功地使公爵將全體樂隊隊員留了下來。

海頓的這首《告別曲》是他最後一次為公爵演奏的機會,指揮之時心情一定相當不捨與哀傷,但是他沒有被這樣的負面情緒打倒,也沒有因此自怨自艾,反而將這種依依不捨的情感融入曲子裡面,其他的團員們也是抱著感恩與感謝的心情,為公爵做最後一次的演出。

正是因為他們這樣誠懇的演出,到最終都要求完美的態度,終於感動公爵那難以動搖的心,讓他終於改變主意。

其實,公爵最後有沒有回心轉意倒不是最重要的事情,因為海頓與其他團員們這樣積極與認真的態度,以及堅持到最後一刻的精神,就是一種勝利。

要對自己充滿堅定的信心,只要能夠堅持到底,那麼不論最後結果會是如何,至少我們能對得起自己,對得起過去曾經付出的努力。

 

(本文節錄自黛恩編著,《改變思路才會有更好的出路》,普天出版社出版,2014年,頁75-77。)
回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