謙虛一點,你會得到更多
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,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,這樣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,得到別人的支持。
遠在在耶穌誕生的二千年之前,古埃及阿克圖國王就曾在酒宴中給予他兒子一個精明的忠告――這項忠告在今天對我們仍極為重要:「謙虛一點,它可以使你有求必得。」
在這個務實的世界裡,良好的品性並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相應的回報,而如果我們具有高貴的品行和才幹卻不為人所知,也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。因此無論如何,人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功績來說話。
但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功績保持沉默,而代之以謙虛的美德來表現自己的真實,也許更能收到奇效。
我們先來看看有關美國前總統柯立芝的兩則著名的軼事:第一則是關於柯立芝那舉世聞名的謙遜品質,第二則卻是恰好和他那謙遜的美德形成一對矛盾的性格。
第一則軼事是當柯立芝在愛莫斯特大學就讀的最後一年,美國歷史學會授予了柯立芝一枚金質獎章。在當時,這可是一個被無數人看重的榮譽,可他卻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,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。直到柯立芝工作之後,他的上司諾坦普頓的法官菲爾德才無意中在《斯普林共和雜誌》上看到了對這一事情的報導。
從佛蒙特州的村莊到白宮,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都以這種真誠的謙遜而聞名於世。
第二則軼事說的則是柯立芝的另一面。當他競選麻州參議員連任時,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一夜,他忽然聽到了議長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。於是,柯立芝拎著他那「又小又黑的手提袋」,大踏步地趕到諾坦普頓的車站去。
兩天之後,當柯立芝從波士頓回來時,手提袋裡已經裝滿了大多數議員親筆簽名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。就這樣,柯立芝順利地出任麻州議會議長,邁向了自己走向政壇的第一步。
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,在人生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,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。
在這兩則軼事中,我們看到了柯立芝成功的最重要的資本:一方面是真誠的謙遜,另一方面卻是主動為自己抓住升遷時機的才幹。實際上,柯立芝正是靠著這樣的資本跨過許多關鍵「門檻」的。
謙虛不僅是成功的要素,謙遜與內心的平靜也是緊密相連的。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,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,這樣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,得到別人的支持。
達.芬奇說:「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,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,所以空心的禾稈高傲地舉頭向天,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,向著它們的母親。」
要想進入一扇門,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;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,就必須低下頭,彎起腰,做好攀登的準備。
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們,不論是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搭機出訪,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,因為他們站在高處;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,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望,因為他們站在低處。站在低處的人,總是高高抬著頭,因為他們腳下什麼也沒有,他們只能往上看。
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:「低頭是稻穗,昂頭是稗子。」越成熟,越飽滿的稻穗,頭垂得越低。只有那些穗子裡空空如也的稗子,才會顯得招搖,始終把頭抬得老高。
要想抬頭,必須懂得先要低頭。如果不懂得低頭,就會撞得頭破血流,甚至為此而失去性命。
只有那些膚淺而又短見的人,才會喜歡在人們面前誇耀、吹噓自己。他們總是陶醉在自我營造的一種淺薄、自命不凡的感覺中,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受其支配。因此,他們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別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,告訴別人自己的知識多麼淵博,生怕別人把自己給忽視了。
然而,大多是人都不喜歡那些隨時隨地都把自己變成焦點的人,有時,他們甚至恨不得當場把這些愛慕虛榮的傢伙的華麗外衣撕開,讓其露出醜陋的真面目來。因此,這種虛榮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,反而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。
偉大的人物往往能從這種淺薄的虛榮中解脫出來。他們懂得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,他們總是能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恰到好處的表現自己的謙遜。而事實也證明,這才是博取美譽的最好辦法。
(本文節錄自海中天著,《做人要藏心,做事要留心2》,全品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2013年,頁114-118。)
謙虛一點,你會得到更多
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,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,這樣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,得到別人的支持。
遠在在耶穌誕生的二千年之前,古埃及阿克圖國王就曾在酒宴中給予他兒子一個精明的忠告――這項忠告在今天對我們仍極為重要:「謙虛一點,它可以使你有求必得。」
在這個務實的世界裡,良好的品性並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相應的回報,而如果我們具有高貴的品行和才幹卻不為人所知,也實在是一件令人遺憾的事。因此無論如何,人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功績來說話。
但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功績保持沉默,而代之以謙虛的美德來表現自己的真實,也許更能收到奇效。
我們先來看看有關美國前總統柯立芝的兩則著名的軼事:第一則是關於柯立芝那舉世聞名的謙遜品質,第二則卻是恰好和他那謙遜的美德形成一對矛盾的性格。
第一則軼事是當柯立芝在愛莫斯特大學就讀的最後一年,美國歷史學會授予了柯立芝一枚金質獎章。在當時,這可是一個被無數人看重的榮譽,可他卻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,甚至連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。直到柯立芝工作之後,他的上司諾坦普頓的法官菲爾德才無意中在《斯普林共和雜誌》上看到了對這一事情的報導。
從佛蒙特州的村莊到白宮,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都以這種真誠的謙遜而聞名於世。
第二則軼事說的則是柯立芝的另一面。當他競選麻州參議員連任時,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一夜,他忽然聽到了議長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。於是,柯立芝拎著他那「又小又黑的手提袋」,大踏步地趕到諾坦普頓的車站去。
兩天之後,當柯立芝從波士頓回來時,手提袋裡已經裝滿了大多數議員親筆簽名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。就這樣,柯立芝順利地出任麻州議會議長,邁向了自己走向政壇的第一步。
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,在人生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,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。
在這兩則軼事中,我們看到了柯立芝成功的最重要的資本:一方面是真誠的謙遜,另一方面卻是主動為自己抓住升遷時機的才幹。實際上,柯立芝正是靠著這樣的資本跨過許多關鍵「門檻」的。
謙虛不僅是成功的要素,謙遜與內心的平靜也是緊密相連的。我們越不在眾人面前顯示自己,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寧靜,這樣就越容易引起別人的認同,得到別人的支持。
達.芬奇說:「微少的知識使人驕傲,豐富的知識使人謙遜,所以空心的禾稈高傲地舉頭向天,而充實的禾穗卻低頭向著大地,向著它們的母親。」
要想進入一扇門,必須讓自己的頭比門框更矮;要想登上成功的頂峰,就必須低下頭,彎起腰,做好攀登的準備。
那些登上頂峰的人們,不論是在舞台上發表演說還是搭機出訪,總是微微低著頭俯視腳下的人群,因為他們站在高處;而他們腳下成千上萬的人們,總是高高抬起頭向上仰望,因為他們站在低處。站在低處的人,總是高高抬著頭,因為他們腳下什麼也沒有,他們只能往上看。
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:「低頭是稻穗,昂頭是稗子。」越成熟,越飽滿的稻穗,頭垂得越低。只有那些穗子裡空空如也的稗子,才會顯得招搖,始終把頭抬得老高。
要想抬頭,必須懂得先要低頭。如果不懂得低頭,就會撞得頭破血流,甚至為此而失去性命。
只有那些膚淺而又短見的人,才會喜歡在人們面前誇耀、吹噓自己。他們總是陶醉在自我營造的一種淺薄、自命不凡的感覺中,自己的所作所為都受其支配。因此,他們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別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,告訴別人自己的知識多麼淵博,生怕別人把自己給忽視了。
然而,大多是人都不喜歡那些隨時隨地都把自己變成焦點的人,有時,他們甚至恨不得當場把這些愛慕虛榮的傢伙的華麗外衣撕開,讓其露出醜陋的真面目來。因此,這種虛榮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,反而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滅頂之災。
偉大的人物往往能從這種淺薄的虛榮中解脫出來。他們懂得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,他們總是能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恰到好處的表現自己的謙遜。而事實也證明,這才是博取美譽的最好辦法。
(本文節錄自海中天著,《做人要藏心,做事要留心2》,全品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,2013年,頁114-118。)